家(一等獎)
高二(2)班 周舟
每個人都會有屬于自己成熟的標志:某天清晨突然不再賴床,即便很困也出門上學工作;一日三餐變得規(guī)律,學會了愛惜身體;對意料之外的事學會坦然接受,不爭不搶不驕不躁……而對于我,成長是一種體悟,在十八年里一點點體會到家的意義。
很小的時候,對家的最強烈感覺觸發(fā)于被送進幼兒園。每天哭著不肯去,去了不肯讓爸媽走,睡午覺的時候如果看到門口來看望的阿姨還會哭著讓她帶我走。這是我對家的最初感悟,這是一種依賴。
剛上小學,雖然家離得很近,但卻莫名其妙地住了宿。在一段毫無底線地哭鬧期之后,我漸漸不是很在意回家的日子,而是喜歡待在學校,和所有同齡的孩子一起,在花開的日子,做開花的事。
后來,阿姨懷孕,妹妹出生。我們相差七歲,但卻在那個時候天天黏在一起。我第一次懼怕離開家,不是因為舍不得,而是害怕聽到她找不到我時的哭泣。直到如今還喜歡護著她,無論如何希望她一直美好地成長。我第一次知道,血濃于水有時興許是人的弱點。
慢慢長大后,家成了我們不常掛在嘴邊的名詞。雖然總在家和學校兩點一線間徘徊,但是生活的重心慢慢向?qū)W校轉(zhuǎn)移。放假回家,寧愿在家里休息一整天,也不想去看看久違的家人。
我們大概在忙碌中常常會忘記等著我們歸來的人,忘記匆忙離去時背后還期待著我們回眸的人,忘記生命的短暫,忘記時間的長遠。于是會一不小心,忘記家的脆弱。
柴靜曾說:“只有同樣經(jīng)歷過無邊黑暗的人,才有資格說,我理解你。”真正體會到這樣刺骨的絕望,只需要一個瞬間。人們常問:“明天和意外,哪個先來?”一次撞擊,一場病痛就足以輕松帶走的生命,時間長了,人們也許會不敢面對。
我至今依舊記得剛得知外公生病的消息時我的狀態(tài),那不過是一段艱苦日子中略有些特別的一天,不是掛下電話后絕望的眼淚,而是不知所措,因為以為病痛離自己太遙遠。但也因此,外公離世前的一段日子成為了我和他之間記憶最深刻的時光。我盡全力記著他所有的事情,記得他站在桂花樹前一言不發(fā);在明明已經(jīng)站不動卻還想把坐著的椅子讓給我時,那樣抱歉的目光;記得他每一聲沉重的腳步、沉重的呼吸和每一個沉重的字體。我并不是想要抱著回憶過活,而是為了讓自己記得生命里應(yīng)該記得的事情。家,需要好好珍惜。
從此,即便再忙也會不落下任何一次掃墓。那些墓碑上已經(jīng)漸漸淡去的姓名和生卒年,留下了歷史的味道。我愛聽媽媽一時興起給我講的各種有關(guān)前輩的故事:抗美援朝的老兵、最后加入共產(chǎn)黨的國民黨,家變成了家族,而千萬個家族的融合碰撞造就了一個時代,時代需要我們傳承家的故事。
一些人,沒來由地相聚,不求回報地奉獻。無所謂地位高下、貧窮富裕,在最最艱難的日子里,家人會用盡全力握住你的手,讓你明白從來不會沒有地方休憩。
十八歲,我們依舊是孩子而已,但感激是我此刻對家的體悟。畢竟這一生我們在家人的眼里永遠是孩子,而這一生所有幸福的回憶,希望其中都有他們的駐足。
十八歲的高度(一等獎)
高二(6)班 胥佳寧
十八歲里的每個季節(jié)都適合播種,需要用心去澆灌每一刻成長。這并不是一條通往成人道路上的分界線。擁有十八歲,也許并不意味著擁有了成人的能力和心境。我希望我的十八歲,能爆發(fā)出成長中最強有力的呼聲。
這時的我應(yīng)該在哪?我想一定是一個需要責任的地方。人世間其他責任都可轉(zhuǎn)化,唯有對自己的人生負責,一絲一毫都不能依賴別人。歌德曾說:“責任就是對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種愛。”責任是一只陶杯,而愛是讓它充盈的一汪水;責任是一盞油燈,而愛是讓它光明的一團火。
愛自己的事業(yè)?,F(xiàn)實是一切的基點,我們應(yīng)審視自己作為一名學生當前的主要矛盾,將全部動力傾注于此。這種責任是生命意義最初階段的一種實現(xiàn),它能成就青少年時代最大的精神滿足。如果將啃書作為一種活法,那么我們的人生將會變得枯燥可悲。將目光放長遠,十八歲之前包括成人后的一切與知識相關(guān)的活動,都應(yīng)發(fā)揮其開闊眼界和提升心智的作用,為踏入社會做足認知準備。所以,我會尊重這份責任,愛這個身份。
愛自己,認識自己,發(fā)掘自己。我們應(yīng)盡可能打開內(nèi)在的眼睛,將自己視作一只有靈魂的杯子,用來盛“上天的凈水”、“大地的佳釀”,并不斷擴大其容量,但這一定與我們付出的努力成正比。保持心靈的豐富單純,同時也要擁有精神的光彩。讓“我”成為應(yīng)有的“我”。
大愛和小愛。我們皈依個人事業(yè)的道路中,親情和友情也是過程中的光芒,然而這些只是塵軀小愛,盡管它們一直陪伴我們成長,讓我們不至于成為汪洋大海中的一座孤島,但它們并不等于愛的全部內(nèi)容。擁有一種萬有一體的情懷,將世俗之愛上升到社會、國家,幫助我們更好地承擔責任。
十八歲所包含的內(nèi)容并不全能用言語傳達。一百個人,就有一百種十八歲。沖動、迷惘、喜悅,各種情感交織,往往將我們帶入陌生的軌道,但沒有碰撞,就沒有突破,我們理應(yīng)讓這些復(fù)雜凝聚成前行的動力。在黑暗中摸索,絆倒在物體上,抓牢這些物體,相信它們是我們當時擁有的唯一東西,光明來臨,放松所占有的東西,發(fā)覺它們不過是與我們相關(guān)萬物中的一部分而已。十八歲會過去,而那美好時光中爆發(fā)出的純粹的能量將被銘記,我們不可能重返十八歲,趁它還在,請一定要盡可能賦予它世界上一切美好,它值得你如此。
十八歲所擁有的,很有可能就是你的未來。站在十八歲的每一處,無論多高,愛與責任同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