總是聽到學生叫苦、家長抱怨,“學習怎么這么苦,負擔怎么這么重?”是呀,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已經變得越來越迫切了。
減負,先要搞清楚什么是負擔?
辯證地看:過量的才是負擔,適度的是動力;被動的才是負擔,自發(fā)的是享受;無用的才是負擔,有用的是財富;“必然”的才是負擔,“自由”的是效率。
學生的負擔在哪里?如果換位思考一下,我想,學生給出的答案,出現頻率最高的一定是“作業(yè)”。對照負擔的解釋,就不難理解學生為什么認為作業(yè)是負擔。
但是,學生作業(yè)是鞏固所學知識,了解對已學知識掌握情況的一種測驗方式,是教學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環(huán)節(jié)。布置得當,會加深對已學過知識的記憶和理解,拓展思維,開闊視野;布置失當,學生會產生厭煩,機械應敷,事倍功半。
如何使每天的作業(yè)讓學生樂于接受,每一位教師都在做著不斷地做著嘗試,我試著從以下方面著手去做。
一、讓學生做好基礎訓練題
針對同一個知識點,學生很討厭做類似的題目,認為是浪費時間,而教師又不舍得放掉這些題,怕基礎訓練不到位。其實學生天生好動、好奇,對單一重復的作業(yè)不感興趣,布置作業(yè)還不能循規(guī)蹈矩。于是在布置作業(yè)之前,我就將要做的題先整理一下,相關的問題就設計一些一題多問、一題多解、一題多變、補充條件、補充問題、自編題型等,把我想讓學生掌握的內容和方法都滲透其中,使學生覺得玩之有味,不知不覺就做完了。
二、讓學生樂于做選做題
學校要求分層作業(yè),作業(yè)布置要結合本班學生實際情況,不搞一刀切,因材而定,分類要求,盡量避免一些偏、繁、難、舊,不合實際的題目,可因人而異,具有一定的梯度,以適應不同程度學生來完成,設計一些難度不同的必做題、選作題、深化題,這種梯形的作業(yè)能使不同學生發(fā)揮各自的潛能。
如何提高學生做選做題的積極性呢?我是這樣做的:
首先,我在班上申明,如果當天作業(yè)時間超過了規(guī)定時間或者實在不會做的話,完全可以不做,這樣先從心理上讓他們放松對我的“警惕”,好讓我實施我的計劃;
其次,鼓勵學生不會做來問,大部分學生希望留給老師一個好印象,問問題就是一個好的途徑,可以體現他的好學,引起老師的注意;
接著,在作業(yè)批改時給做選做題的學生以激勵性的評價,讓他們覺得老師關注到他的努力了,同樣的作業(yè),做了選做題的可以給一個A+,而且做得非常好的話,還可以寫上幾句表揚話,那個作用可是很大的;
然后,在第二天的課堂教學中,我往往以選做題作為切入口,來講解當天的教學內容(實際上我布置選做題的目的也就是讓學生深入思考一些問題,為以后的學習作準備),這樣的話不做題的學生看到其他學生那副投入的樣子,心里就開始忐忑了,想想下次還是要做選做題,就算不做,起碼要看看;
最后,我的這一套辦法實施下來,總還有一些“冥頑不靈”的,那我就對他們橫眉冷對嗎?當然不是,我要常常關心他們,問問他們學習上生活上有什么困難嗎?讓他們不好意思,讓他們對你有親近感,結果是不言而喻的。
三、讓學生在考前作業(yè)中有所得
學生最忌作業(yè)多而繁,教師要掌握學生心理特點,重點突出、難點突破,精心設計一些舉一反三,觸類旁通的題目,不隨心所欲、信心拈來,搞題海戰(zhàn)、疲勞戰(zhàn),盡量做到心中有數,不遺漏知識點??记俺3S泻芏鄰土暰恚霭?,肯定來不及,而且效果不好,不做吧,又擔心復習有遺漏。于是我就自己先做一遍,備課組內討論,然后推薦幾題,其余根據個人的情況自選。后來無意中看到一個學生在作文中寫道:“老師理解我們的作業(yè)多,時間不夠用,自己先做,精挑細選了一些題給我們練習,我們都很感動!”沒想到一件很小的事,卻讓學生有這樣的觸動,這更加堅定了我對作業(yè)布置要不斷改革的決心。
四、作業(yè)反饋及時有效
除了作業(yè)的布置,作為一個完整的程序,不得不提一下作業(yè)的反饋。
作業(yè)的反饋一定要及時,學生非常希望知道自己的解答是否準確,不僅是對自己的認可,也有利于他們更好地接受新知識。千萬不要讓學生帶著很多問題來學新內容,這會讓他們覺得心里沒底,學習起來不是很順暢,直接影響到課堂效率。
作業(yè),分為“必然作業(yè)”和“自由作業(yè)”。一方面,對于“必然作業(yè)”,也即每天布置的作業(yè),在批改時,不能抱著完成任務的心態(tài),要善于發(fā)現學生思維中的閃光點,在第二天的講評中提出來,并特別指出是哪位學生的方法,抓住契機對其表揚;另一方面,有一部分學有余力或自我規(guī)劃較好的學生,利用課余時間自己選擇一些題目做,也就是他們的“自由作業(yè)”,遇到問題時會和我一起探討。有時候他們遇到的一些問題,是我覺得有共性的問題,甚至有的問題是我備課中比較薄弱的環(huán)節(jié),我在課上也會整理好后和大家一起分享,將資源充分利用。
不論是哪一種作業(yè),學生發(fā)現自己的問題對大家有所幫助,就很有成就感,感到作業(yè)是“有用”的,也更愿意去發(fā)現解決問題了。這遠比直截了當地說教要有效得多!逐步逐步在班級中就有那么一部分學生,他們的目標不僅僅是做出題目,而開始注重解題的方法,問問題也不停留在“這題怎么做?”上,開始有人問“我的解法對不對”或者“有沒有比我的解法更好的方法”,而且,做“自由作業(yè)”的學生也多起來了。我覺得,這就是一個很大的進步,是學生主動學習的表現。
其實,歸根到底一句話,人大附中校長劉彭芝說:“老師跳進題海,學生才能跳出題海”。老師不能不加選擇不分對象一股腦兒把什么題都推給學生,這是一種最省事最不負責任的做法。從因材施教出發(fā),老師對題目要有所取舍有所鑒別選出有針對性的題目給學生。這是需要花大力氣的??墒牵蠋熁肆?,學生的負擔就可以大大減輕啦!